Select Page

大奖赛开幕:林姗美国站初试啼声

虽然才17岁,但林姗的运动员生涯已经历丰富。她曾代表美国参加青年组大奖赛,其后亦曾在成年组挑战赛中崭露头角。之后,林姗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作为华裔,归化中国,代表中国国家队出征。这意味着她必须退出国际舞台一个赛季。

这次,林姗带着两套颇具难度和感情饱满的节目迎战归化后的第一场大型国际赛事。美国站的发挥不俗,在强敌环伺之下林姗最终位列第六,宣告了她的闪亮回归。

回顾这场久违的赛事,林姗说道:“总的来说,在这种非常时期还能正常竞赛,我很感激。在冰场长期关闭之后,能有机会向裁判完整展示自己的两套节目,这是非常好的。显然我还有很多需要打磨之处,但总的来说,这个过程让人满意。

《On My Own》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常见作品,但每个滑冰者都自己的诠释。我刻画的故事,是裁判们未曾见过的风格。在场上滑的时候,会尝试用自己的情感来打动观众。这有助于我放松,让表演发自内心。

图片 Jay Adeff/U.S. Figure Skating
上个赛季的空白和这个赛季的训练困境确实不容易,但这并非是最艰难的时刻。我试着专注于自己,尽人事天听命,而不是聚焦在名次与分数上。”

美国由于新冠疫情蔓延,从三月起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始执行居家令。德州的冰场停业了将近三个月之久,林姗将自己回到冰上的调整顺利归功于教练团给予的身心支持。

“过去几个月,我一般每天进行两次的陆地训练。上午以田径锻炼体力为主,下午回到赛道上,会做一些模拟跳跃等技术项目的训练。这些陆地训练课程为我保持了肌肉力量,对我上冰后的强度恢复大有裨益。

回到冰上后,大约花了一两个星期抓回所有原先的技术难度。第一个星期很轻松,主要复习钻研滑冰的技术。其实跳跃回来得很快,但是有关三周半,我等了三个星期左右才开始用钓竿辅助,现在已经初步落冰了。我不能说这有绝对的关联,不过因为有更充分的旋转空间,我的两周半确实随之做得更好更轻松了。我很希望有一天能在比赛上展示我的三周半。”

图片 Jay Adeff/U.S. Figure Skating
训练环境因为疫情而不明朗,林姗随着教练团搬到了波士顿。“这个决定很难。毕竟我从小就在德州长大,不习惯那么大的改变,波士顿天气冷得多(笑),我真的很思念父亲和兄弟。他们搬回德州了,只有我母亲随我去了波士顿。但终极目标就是2022北京冬奥会,我要全力以赴。搬到波士顿,我就能继续在教练的指导下滑冰,使用新的设施。那里的冰场很棒,有一个健身房、一间芭蕾舞教室、还有三张冰面,因此用冰的时间非常充裕。在那里,还有每星期举办的表演滑。场边没有裁判和观众,不过仍然要化妆、穿上考斯滕、也要做六分暖身,然后滑节目。”

林姗格外感谢国家队的支持和栽培,以及来自冰迷的爱护,她表达了对祖国的喜爱:“我的父母都是中国人,而我一直得到中国和美国两方面的支持。由于冬奥会在即,更多机会来到我的身边,而我的背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支持,我真的很高兴能代表我的国家。

陈露女士是我的导师,她在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援。即使今年我还没能回到中国,我也时常透过微信和他们保持联系。我很希望能早日回到中国与他们见面,可惜现在还不是时候。

去年,我还有过机会前往Eteri Tutberidze门下取经,前后去了两次。第一次待了十天,第二次停留将近三周。那格经验非常独特,因为我近距离看见他们如何训练,令我一生难忘。年少的小选手们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他们非常努力,可以说他们真的打从心底喜爱滑冰。我在Tutberidze那儿受训的时候,一天滑两次,每次半小时。一次和更年少的小选手们滑、一次则和较年长的选手们滑。年长组滑冰时,我曾和Trusova、kostornaia、Shcherbakova、Zagitova和Valieva等选手一同训练。他们在每场冰中练跳的次数,远多于我在家里做的。随着大奖赛日程逼近,她们都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其实我的目标只是能在北京冬奥会上滑完两套干净的节目。如果能扎扎实实滑完两套节目,还加上三周半,那该有多好呀。”

(SkatingChina讯 记者/季早樱 图片/Jay Adeff - U.S. Figure Skating)